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什么?
大运河文化的内涵
一、运河在历朝历代的功能并不相同,但是从历史长时段来看,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集中解决了集权政治的稳定性、区域地方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二、社会文化的构成。大运河区域的社会文化是由运河及流经区域的民众所创造的文化,在开凿和航运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三、相对于长江、黄河等河流,运河人工开挖的特点决定了其首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辩证的看,这关系中既蕴含着人定胜天的积极态度,也有相地而流、本乎时势的理性,是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一矛盾的平衡。
大运河文化的价值
1、运河是文化的载体。大运河具有符号化和物化的意义,承载了“水利——物质”、“国家——社会”、“精神——行为”三个层面的内容。
2、大运河带是标签性的“线性共同体”,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区域、跨区域特性,该区域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行政区域,也跨越了江南、江北自然区域,以及燕赵、齐鲁、中原、江南等不同文化圈。作为文化联结纽带的运河,它交接南北,并进而通过其他东西之河道及交通枢纽相互联结,形成了经济、文化传播的网络。
3、作为生活方式的载体,千百年来运河文化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转化为一种“自我”构成,并最终成长人群共同体的自我组成部分。而当今快速变迁的社会中,人们也会以文化遗产物及其承载的历史事件来重新确定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
我居住的运河沿岸县级城市临清市,即是应“运”而生的城市。得益于运河漕运的兴盛,明末清初“富庶甲齐郡”。临清的贡砖漕运发北京,兴建故宫、城墙。贡砖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当时手工业发达,城区白布巷、竹竿巷、锅市街等街巷仍存。每年三次的胡同游,每次的多达几千人,在品鉴运河历史文化的遗韵和风采!
所谓运河文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的人工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大运河自开凿以来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运河流域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中国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
我们的大运河最早开凿于春秋时期,经过隋朝的南北大运河,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和明清时期不停的疏通管理,形成了今天运河的格局。
可以说运河千年以来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
首先虽然秦汉已经统一了中国,中国人血液里面流淌着大一统的血液。但是在南北运河开凿前,各王朝对江南的管理是不足的。而运河开凿成功后,中原王朝可以更好的控制管理江南,也让江南和中央一条心。
其次在没有运河之前,江南的财富根本不能大量给中央政府使用,一到中原和关中出现问题,中央政府就要饿肚子甚至垮台。运河的开通,是的江南的粮食,丝绸,钱银等等源源不断为中央输血。无论苏常熟,还是苏杭熟,或者湖广熟,都可以保证天下足。大唐因为运河才能在藩镇割据中保证中央的财力,而明清更是靠着运河保证统治的安稳。
第三运河养育了流域的各地人民。无论灌溉还是航运,运河都是沿岸百姓的母亲河。扬州因为运河盛极一时,杭州因为运河成为东南第一州,淮安因为运河成为交通枢纽等等。盐帮,漕丁,河工都靠着运河繁衍生息,今天杭州富义仓的遗址就是漕运发达的证明。哪怕到了现在,运河也是南水北调的东线通道,养育着更多的地方和人民。
可以说,大运河对中国人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是经济富庶的表现,更是资源调配的手段。大运河也将这样继续养育中国人一代一代的繁衍,发展下去。
标签: 中国文化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