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哪些好的建议?
一晃经年,大学毕业也有好几年了,在这几年里,沉沉浮浮,经历了社会的洗礼锻炼,有时候对大学生活也挺怀念的,一看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一种比较亲切的感觉,作为一个学长吧,也给一些大学生有一些建议,好不好的吧,就看适不适合自己适合的,也许就是好的。
第一呢,在毕业之际,好好的总结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有一个全面的总结。感恩我们的老师,感谢我们的朋友,因为毕业之后大家可能也就飞散各地,再聚会的机会也就很少了,所以这时候大家也就好好珍惜最后的大学时光吧。
第二呢,也是一些亲身感受吧,大家在毕业的时候都会把书卖掉或者扔在宿舍不管,很少有人把自己的书带到自己的工作单位,等工作之后,尤其是发现自己的知识量不那么足的时候,就需要就有一个好的复习,书本,教案,是一个完美的辅导教材,而且我们在后面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和我们的工作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了,能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这也是一个人的一点心得,所以有机会有能力还是把书都带走吧,他不仅仅是书,承载了太多的回忆,贯穿了我们整个的大学生活,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一种载体。
第三,就是毕业了,也就意味着要参加工作了,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职场和学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虽然有联系,但更多的还是有区别,在工作日期我们更可能看中的就是人际交往,实践经验,工作能力,而不仅仅是象牙塔中的学习生活,这意味着接触更多,更复杂的人和事物,有的时候还有一些落差感,提前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去接受,所以应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淡定地去面对,努力的去做好,毕竟大学我们都读过了,有了这些载体基础了,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慢慢的去坚持认真的去工作,未来还是属于我们的。
余某盗窃被抓时,被发现随身携带《刑法一本通》,出于什么心态?
法律界有这么一句话:法律人相比非法律人犯罪率会高一些。这个余某盗窃被抓,随身携带《刑法一本通》,据余某交代:希望被抓时能有所应对。(典型的知法犯法。)
34岁的余某自幼和老父亲相依为命,尽管家境不好,但父亲还是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他却无心向学,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近10年来一直在义乌、东阳等地生活。
余某在东阳期间,看到这边经济发达,渐渐心里就不平衡了,总幻想着一夜暴富,最后走上了歧路,自2005年以来,两次因犯盗窃罪被东阳市人民法院判处过有期徒刑。
据犯罪嫌疑人手里拿着的就是那本书:《刑法一本通》。余某交代:希望被抓时能“有所应对”。
被抓之前,余某在5月21日深夜到次日早上,多次拉车门作案。
连续开几辆车没有收获之后,余某又跑到邻市作案。
这种行为十分恶劣,也十分猖狂,为了作案:不惜学习法律。而且,余某学法不是为了学好,是为了继续作案。
没有一种法律是为了给罪犯提供帮助而建立的。
企图通过学法,钻法律空子的这种惯犯,必须要给与严惩。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希望多次犯案,不知悔改的余某,能尽早走上正途。
5月21日深夜,眼看街上没什么人了,余某开始行动了:“我就拉车门,发现车门没锁,就进去看一下有没有值钱的东西,有的话就偷走。”
当时,天还下着小雨,余某在卢宅的一个凉亭里睡醒后,撑着雨伞一路拉车门作案,从吴宁到白云,一路走一路拉,累了就找个地方睡,睡醒了继续作案。
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奇迹,智慧的大脑可以创造财富。但你能想到一个游手好闲的盗窃者,会随身携带刑法一本通吗?在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事情。
5月26日,浙江东阳警方一句线索抓住一名拉车门盗窃者,而且此人还是惯犯,曾经在多地多次拉车门盗窃作案。
在被抓后,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余某口袋中搜出《刑法一本通》等法律书籍,你以为他是专业的学习者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据余某自己交代,因为他经常盗窃,所以必须要有充分的应对,一有空闲时间就好好的研究一番刑法的条款,以便于将盗窃过程拿捏到恰如其分,目前余某已经被行政拘留,这些书籍最终也没能帮他回避作案的风险。
这就是典型的不劳而获者的心态,这样一个肢体健全的人,竟然想着投机取巧的事情,而且还在耍小聪明,想钻法律的空子去作案,但事实证明,不管你是违反法律还是游走在违反法律的边缘,最终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余某看来,还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比如盗窃时看看被盗物品的价值,如果不超过多少金额就不会被判刑,但事实上,这种心态在盗窃时真的能够把持吗?只会一错再错,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再说了,任何犯罪都是从小开始,积少成多,到最后才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就算是高智商犯罪,也是难逃法网的。
对于不能脚踏实地者,不能认真思考自己出路的人,《刑法一本通》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我建议你看一看《思路决定出路》,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标签: 磐安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