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湖北江西受灾比安徽江苏严重?
2020年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受强降雨雨季影响,水势超过历史上任何同期,湖北,江西受到严重水灾灾害显然是让人们大跌眼镜的主要原因,再次暴露我国中下游湖北,江西部分地区尤其是武汉城市已经不再适合长期规划发展,汛期水位已经超出历史最高值,地球气候变暖,未来水灾必然会平繁发生,沿江一旦大面积决口,后果不堪设想。
国家东进西行政策已在部署之中,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包括一些对社会贡献整体不大的山地山体小县小城应该成为未来分流水库区域,有计划规模移民走出中下游一些不毛之地和穷山恶水。
长江上游有如此众多水电站包括三峡大坝的建立都没有彻底摆脱长江中,下游在雨季汛期的危机,可以想象,半个多世纪以来,局部气候和地貌已经完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后地貌变化会加速加剧,长江到底是不是病了,应该有地质专家们说了算,但是长江中,下游走道在发生变化是事实。
这次江西鄱阳湖地区全部淹没,鄱阳湖本来蓄水功能彻底废了武功,这是大自然非常明确的一次警告:仅仅一座三峡大坝远远不够……。
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万年一遇提法非常不科学,如果说三峡大坝牢固和坚固耐用或许比较现实,但是可以抵挡洪涝灾害百年,千年说的太早,太死,这次长江中下游湖北,江西被淹说明三峡地势何止建一座三峡大坝就可以彻底摆平洪涝灾害?看来应该在适当地势上再建几座,这有这样才可能抵挡千年一次自然灾害(水灾),仅仅建立水坝还不够,还要预防老天爷老年痴呆症多变的性格,沿江二边危险易发洪涝灾害地区应该迁徙居民和企业,应该下决心重起炉灶,今天涝,明天旱,一年到头救灾忙,得不偿失,大量的人力钱财都投到了无底洞自然灾害中,政府应该痛下决心,坚决走出废地废山,中国大西北还有将近400万平方公里地域等待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去开发,去创业,这件伟大的事业还是需要有人开头和牺牲!
湖广熟,天下足,清朝的湖广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反映了彼时洞庭湖区域天下粮仓的重要战略地位。根据大量的家谱文献资料显示,安徽沿江一线大部分地区(安庆、铜陵、芜湖地区),大别山六安地区,甚至今合肥地区(蜀山、瑶海、庐阳、包河四区和巢湖、长丰、肥东、肥西、庐江五市)的人口,主要来自元末明初的鄱阳湖地区,这就是著名的瓦屑坝移民,《饶州府志》记载当时的鄱阳湖地区人口有三十六万之巨,富庶一隅的原因是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一样,具有自然调节水旱的强大“天赋”。
今江苏地区自古河汊纵横,开挖于隋朝的大运河把各个大小河道融汇起来,除了交通大动脉功能,其水利功能不可小觑,其境内的太湖同洞庭湖和鄱阳湖一样,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经注》说,太湖之水由淞江(今吴淞江最上游)东北流至三江口,仍然保持东北流向的是东江,折向东南流的便是娄江,可见太湖水排泄入海有三条水道。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笔者祖先就是瓦屑坝移民安徽安庆的后裔,肇传到我有二十四代,明初期,卜居“城东茅荻山,”即今迎江区汪洋庙处,也是求地势高以避江患,但随着人口的繁衍,地少人多的生存危机只能往江水滩涂处垦荒种粮,安庆城外无堤可挡,一到汛期,无法耕作,水利兴建刻不容缓,清康熙期,巡抚张楷率兵民修得“堤长七十有八,深一丈有三,横亘称之,自兹后,河流式序,山岳效灵,南亩灌溉”,这段堤应该是文献记载的最早安庆堤圩。我的高祖汪秀英,就是清末的一位“河长”,家谱记载他修“竭力圩堤,筑累如城,负版如监,夙夜经营,”殁后葬在我们当地的大龙山之巅,以满足他“身后”可以继续观望他日思夜想的未全部完工的长江之堤。
1998年,长江巨洪席天而来,安庆汛急,幸众志成城,搏击汹涌洪峰,得以平安度汛,是年,中央决策,拨款固修长江防洪体系,时任政府虑思久远,提出卓显防汛御洪,造就人与自然和谐之城建多元功能,千秋大业,上下一心,筹谋者深,设计者精,工役者勇,砂石土建,挖掘垒砌,昼夜苦战,堪比移山填海,愈五载寒暑,工程告竣,共完成国债水利建设投资逾亿元,并自筹资金数千万元,相继建成观江平台,亭榭楼阁,外滩公园等景观,终于一擒江患,解决了悬在安庆人民头上的阿摩基斯之剑。
上善若水,全国一盘棋是我们解决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巨大优势,相对于年初看不见的疫情战役,从现在还在全世界疯狂肆虐来看,我们的体制优势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保证,而这次长江全流域的洪水灾害,肯定在我们政府的全盘控制,无论湖北、江西、安徽,还是江苏,都是一家人,由于所处长江不同位置和历史原因,水患只有表现形式的不同,实质上我们都在一个整体上去解决今年的洪涝灾害,以使损失减小到最少。
(完)
标签: 江苏发布暴雨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