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哪个庙是供奉妈祖的?泉州与妈祖有什么渊源?
泉州市区最著名的妈祖庙当属“天后宫”啦!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要说泉州与妈祖的联系,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泉州天后宫正是在宋政府的重视下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兴建的。天后宫供奉的祀神就是湄洲林默娘,也称为妈祖。泉州天后宫及周围成了海内外商客的集散处,航海者和客商在此开展各种海事活动,非常活跃。妈祖崇拜成为客商和航海者经商和航运的精神支柱。同时神像被带上船舶,过海建宫立庙,供奉天妃,有的连建宫的建筑材料,也从泉州海运而去。
泉州天后宫简介:
泉州天后宫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 ,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因此,泉州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
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台湾,由泉州天后宫分灵而来的称“温陵妈”。
天后宫最早称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
泉州是妈祖信仰重要发祥地
妈祖信仰,源于福建,对妈祖的崇拜最先从航海者开始,后逐渐向省外乃至国外传播。我市文史专家黄炳元研究认为,妈祖之成为海神,和泉州有极大的关系,没有泉州的海外交通与泉州人的海外移民,妈祖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神祗,传向世界。
“妈祖信俗”由泉至台
明清期间,大量民众移居台湾。明天启四年(1624年)至清亡(1911年)共287年,共出现三次移台高潮,均为泉州人所率领,同时移居台湾者中泉州人数量最多。
明末,泉州人郑芝龙和澄海人颜思齐,率领漳泉两府的居民开发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居住条件稳定下来。
康熙年间,晋江人施琅率军数万,分兵三路统一台湾,出发地分别为莆田平海、泉州围头、漳州东山。出发前,三路大军分别在各妈祖庙举行祭奠。施琅是泉州人,在泉州天后宫举行祭海。《泉州府志》载:施琅“师出于此(泉州天后宫),神有助顺功”,此后还有很多神话故事流传。第三次向台湾移民的高潮,规模最大,随之在台湾兴建妈祖庙也达到高潮。《台湾府志》载,清代有据可查的台湾妈祖庙就有310座,目前已发展到2000余座。台湾有百分八十以上的汉族居民信仰妈祖,同时也影响着台湾少数民族崇拜妈祖。
妈祖信仰对台湾开发,在客观上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生产水平较低和生活水准不高的时期,民间信仰对当时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都起着鼓舞或推动作用。因此,妈祖成了台湾移民的守护神。妈祖亦由海神变为万能神,在民间形成信仰热潮。
泉州天后宫见证信仰传播
两宋时期,泉州地处东南沿海,陆海交通便捷,经济迅速发展。泉州作为海港城市迅速兴起,海外交通贸易扩大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标签: 泉州天后宫